最新通知: 2016下学期开课时间的通知 更多>>>

中国概率及名人

您的位置: 首页史话趣谈历史评说中国概率及名人 》 正文

陈希孺

作者:

点击:

2016-08-07 20:52:26

陈希孺,数理统计学家。湖南望城人。

1934年2月11日出生于长沙市北湘江之滨的一个农民家庭(今属望城县),1946年秋考入长沙城内长郡中学,1951年转入湖南省立一中,1952年秋考入湖南大学数学系,一年后,因院系调整转到武汉大学数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教授,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副理事长。

1957年秋被选派去波兰留学一年。1959年被下放陕西洛川劳动10个月。1960年夏调至新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获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8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

主要从事线性模型、U统计量、参数估计与非参数密度、回归估计和判别等研究。在最小一、二乘和M估计相合性、渐近正态性、线性表示和误差方差估计等问题研究中获得本质的进展。解决了U统计量分布逼近正态分布的非一致速度问题。在参数估计与非参数密度、回归估计和判别、解决国际上若干猜测等方面作出了优秀工作。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主要为:线性模型、U统计量、参数估计与非参数密度、回归估计和判据等数理统计学若干分支。

主要成果:

1、对线性统计模型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圆满地解决了一般损失函数下M估计的强、弱相合问题。

2、在非参数计量,特别是极重要的U统计量的研究中获得U统计量分布的非一致收敛速度,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3、在参数估计这个基本分支中,解决了国际统计学界当时致力的一些问题,包括定出了重要的正态分布两参数在一般损失下的序贯Minimax估计,否定了关于某种区间估计存在条件的一个公开猜测,并提出了正确解等。

4、在非参数回归、密度估计与判别中做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包括定出了错判概率的指数界限,"databased"型估计的收敛条件,以及对几个常用的密度估计和回归估计类定出了其最佳收敛速度等。

个人成就

陈希孺在建立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和中国概率统计学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担任现场统计研究会的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家技术监督局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兼一分委主任,主持和参与制定了多项有关统计应用的国家标准。曾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

陈希孺教授自五十年代以来投身于数理统计学的研究,迄今为止与合作者一道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约120篇,专著及教科书10部,他的研究涉及数理统计学的众多领域,包括参数估计、非参数统计、回归分析、贝叶斯统计等。

陈希孺教授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0余名,毕业后大多成为本学科骨干,其中有几位已成为博士生导师。陈希孺教授因其突出的科研成果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陈希孺教授曾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家技术监督局所属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第一分委员会主任,主持制定和审定了多项与数理统计应用有关的国家标准。

上一篇: 没有上一篇

下一篇: 王梓坤